到檳城浮羅山背找豆蒄廠,找了好久,迷了足足一個小時的路,因為這工廠在一個甘榜內,甘榜的名字竟與浮羅山背市鎮大街的名字一樣,可想像我們是怎樣一直在大街驅車團團轉都找不到的情形。幸好一直問人,終於問到正確地點。鄭坤明老先生經營豆蒄廠已有五十餘年,多年來研究出豆蒄油、豆蒄膏、豆蒄汁、豆蒄果醬、豆蒄茶,等等。鄭坤明老先生烹調的即飲豆蒄水,十分好喝,我因此還買了整廿瓶回吉隆坡慢慢喝,那個味道,在任何地方都喝不到,十分美味。鄭老先生很熱情的教了我們很多關於豆蒄的常識,例如如何分辨公和母的果實(公的果實不能用來栽種,因為無法發芽),如何栽種豆蒄,豆蒄可以製成甚麼,如何使用等等,我們受益不淺喔。
在檳城那幾天,我們幾乎餐餐都點豆蒄水來喝,有新鮮豆蒄汁和沖泡兩種。后來弟弟有告訴我,新鮮豆蒄汁只有在浮羅山背的最好喝,因為只有浮羅山背產豆蒄,那裡的豆蒄汁當然比喬治市的來得新鮮了。至於沖泡的,我喝過的都是放太多糖水變得沒有了豆蒄味的飲料,不好喝。
從山上採來的豆蒄果,我長得這麼大,第一次見豆蒄的真面目。
豆蒄果成熟時,種子是紅色的,那紅色的皮其實就是豆蒄花;未成熟的花是奶白色的,包裹著種子。
晒干后的種子可用來煮食物,如果敲開后,種子又可製成豆蒄粉,就變成了歐美人喜愛的香料。一瓶小小的豆蒄粉價值不便宜。
國人不熟悉豆蒄,反而外國游客視它為寶,受歡迎度就連外國旋游書都有記載它。常有外國游客如我一般不識路的駕車、搭車或走了許多冤枉路仍然要找到它才甘願。
豆蒄花市價一公斤賣五十令吉,它用來浸製豆蒄油,而生產后的婦女喜歡用來洗澡,有驅風作用。
是母的果實,看清楚點。果實底的線條是十字狀的。
簡值就像是隱藏起來的豆蒄廠。
豆蒄花,鄭老先生可依據這花的形狀來預測果實成熟期,好勵害。
工廠就在一座廟毗鄰
是公的果實。果實底的線條是一條線狀的。
鄭老先生在工廠外種了幾豆蒄樹,我們不必進山林去看豆蒄。
很熱情很好客的鄭老先生
連體種子,無法用來栽種。ps:留意看看鄭老先生的手,滿是傷痕,還分佈了各新舊傷口,這都是他努力為豆蒄付出的。
開甚麼玩笑,進出浮羅山背就只有這種山路,我駕車八年了,卻是第一次走這樣的山路,覺得好怕好恐怖,山路斜,不用三號牙車子根本走不上,而且路邊就是山崖,怕啊!。<頭文字>沒有來這裡取景拍攝可是浪費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