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八月 31, 2007
我的父親
爸每天清晨5時半風雨不改出門,到雜貨店收拾報紙,然后把幾十份各語言報紙綁綑在老鐵馬,接著一家一戶派報紙,疊起來的報紙看起來就像是中國雜技團裡的表演一樣,令人捏一抱冷汗,他卻還顯得很自在,偶爾扭傷了手臂或血壓過高被迫在路邊樹下躺下才會提醒自己年紀不小了,然后在思量著要如何藏起這事不讓兒女知道。
太陽高高掛,爸汗流滿身,推著鐵馬到咖啡店用餐順便見見老朋友。過后,他來到市區哥哥的店鋪,坐下來翻報紙,與哥哥家長話短。休息偶后又騎上老鐵馬,再花半小時踏老鐵馬回家。
爸原本是一名傳統鐘錶修理工匠,在伴侶離開后幾年,兒女陸繼離鄉背井,他自個兒生活,索性當起專職派報員,也當成是每天的健身習慣。可惜的是兒女沒人要繼承工匠衣砵,還一個個離鄉背井,他老是勸也勸不回兒女回老家,最后只好作罷不勉強。
天氣太熱,爸有時會騎著鐵馬到附近的超級市場吹吹冷氣。平時,就親自動手維理老鐵馬,從輪胎到輪軸,都一手包辦,一星期至少都要換上一條新輪胎才會讓他安心。
兒女分別在檳城和首都生活十餘年,他倒一次都沒有去探望。套他老人家口頭禪,派報紙哪裡有假期,來來回回很累的啦!其實,農曆新年兩天報業假期,只在家待了一天他老人家就“空閒過度”並且不耐煩的生病了。
要爸離開老家一同住,他不願;邀他小住,他也不肯,老是一句派報紙沒有假期。市區越來越多車,治安越來越讓人心惶惶,他依然清晨出門繞過橡林小道到市區,穿梭在各種交通工具之間。爸常打電話給兒女們,吩咐叮嚀出門小心安全,別夜歸,照顧健康,其實他本身才最讓兒女們最大的牽掛。
為了平復兒女的埋怨,爸會說,“不派報囉,要休息一陣,或找個近住家來派報。”后來他又改口說:“還是繼續派報啦,可以順路去找老朋友,不然換了地區不順路,沒有機會找老朋友。”
不是不想讓爸派報紙,只因為擔心老爸在馬路上的安危。拗不過爸,也不想老爸寂寞孤單在家,也只好順他意,我們無法經常回家,只得儘量安排數月回家小住短暫。
雖然爸不勉強兒女頻密回家,但我們接到這樣的電話內容,“你們不必經常回家的,我會照顧自己”或者“我已買好東西,拜了你媽媽啦”,以及“你們回家不用買東西回來啦”,對兒女而言,非回不得也不可違抗。
以前手機不流行,爸每星期一天到大哥市區家等電話。起初我很奇怪,怎麼老爸總是那天會在大伯家出現?后來給親人點醒,原來老爸是刻意騎老鐵馬來等電話。
手機普遍的現今,爸已不再等電話,他一有空就遂一撥電話給我們“突擊檢查”,“吃飽沒”“回到家了嗎”“多喝水”,這些都是給我們關懷的叮寧。
儘管從城市回到家鄉的孩子,最難受的是酷熱的天氣,回鄉下一次,就會頭痛欲裂的逃回首都一次,但還是每次都忍著下來,每次乖乖回家,然后煮幾餐和爸一同吃飯。
每次回家,我們都會到叔伯長輩家探望,然后從長輩口中聽得老爸近況。老爸不是嚴肅,只是不懂如何與兒女溝通,每次買回家的食物,老爸都會搖頭說,“天,別再買東西回來啦。”營養飲料保健用器,爸不當一回事,我們帶多少東西回鄉,老爸就有辦法要我們搬回同份量的東西回城市,如米,水果,涼茶……。
結果,我們兄弟姐妹們經常都是互相在電話中討論老爸如何老爸又怎樣了,然后各自心裡暗罵自己如何不孝,要多抽空回家之類的想法。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